鶯歌│福興宮。全台灣唯一供奉「陶神」的土地公廟
在鶯歌長大,兜兜轉轉在外面繞了一大圈,最後又回到鶯歌工作,沒有意外可能這輩子都會留在鶯歌了吧……(應該啦…但未來的事情實在難說)。這幾年去了那麼多地方後,寫了不少地方景點的介紹,才驚覺自己沒有好好的挖掘記錄有關自己家鄉的一切,那就一點一點的慢慢來吧。
福興宮,對於鶯歌製陶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間土地公廟,但因為地理位置關係鮮少被造訪鶯歌老街遊客所知,成為熱鬧觀光區的一小塊靜謐之處。


最早建廟時間已無法得知,最早重建紀錄的時間為1928年,也就再過幾年這座土地公廟即將迎來百年。但因漏水等考量,近年維修重建改採用上方搭大圓拱鐵皮屋方式,我想這也是無奈中的折衷方式,至少來參拜時香客也能免於風吹日曬雨淋。

土地公廟本身建築非常簡單,就是常見的一條龍形式,正廳現在為各神明供奉的地方,左右兩房一間為土地公廟辦公室,另一間看起來已成為儲藏室之用。
和土地公、陶神、三官大帝拜拜後,還特意向神明稟報等下會在正殿拍照,因為想幫土地公廟留個記錄。

拍照前我站在神龕前仔仔細細的看了每尊神像,當然勾起我最大的興趣還是正中間的石板土地公像,在那個還不流行泥塑神像的年代,可都是用石頭(石板)一點點刻畫出神明的樣貌,離福德宮約300公尺的另一個鶯歌百年土地公廟福德宮,裡頭就是供俸石雕的土地公像。而福興宮除了供奉土地公土地婆外,還供奉了兩位陶神羅文與羅明。
相傳羅文(哥哥)羅明(弟弟)兩兄弟是明代有名的製陶師傅,兩位各有專長,羅文擅長土條盤築法(純手工製作又叫手陶),羅明擅長轆轤拉坏法(用拉坯機做陶又叫車陶),而後製陶師傅為求燒窯順利,便開始供奉這兩位陶神。
鶯歌的製陶技法與當時渡海來台的先民有著密切的關聯。當時的製陶師傅多來自中國泉州和福建,他們將當地盛行的土條盤築法和轆轤拉坏法及其信仰一同帶至台灣,並在鶯歌定居。起初陶神由不同窯場輪流供奉,最終統一供奉於福興宮。

羅明擅長轆轤拉坯法(用拉坯機做陶又叫車陶),也是鶯歌目前製陶、製壺主要方式。

羅文擅長土條盤築法(純手工製作又叫手陶),目前土條盤築法用於大件陶藝作品,但因工法較為辛苦漸漸較少使用。

正殿雖不大,但整個氣氛還蠻舒服的。左右兩邊牆面還留有當年重建時寄付者的名稱,仔細看看都是鶯歌大窯場得先代們。



像這塊芳名石碑上有和成窯業(HCG)的老頭家邱和成、新旺集瓷的老頭家許新旺等等,仔細看看還發現我阿公的名字,只是當年我家不是窯業體系,但土地公廟重建是地方大事,阿公也直接寄付了。這意外的發現還真的是蠻有趣的,感覺阿公從未離開我們身邊……
有機會到訪鶯歌時,也非常歡迎到福興宮這裡走走,看看全台灣唯一有陶神的土地公廟也是很特別的喲。
鶯歌福興宮
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二路63號